
急所術刀法|面對持刀歹徒,逃跑、防禦或反擊?
「刀」作為武器上的使用因為便於取得和高度的破壞力,使其一直以來在暴力事件上都極為常見(如5月21日發生之捷運隨機殺人。)而持刀行兇者通常也處於精神壓力(緊張)與緊繃的身體狀態,因此攻擊動作和對打甚至是街頭鬥毆相比,來得失序且難以預料得多。
面對持刀行兇的兇手,絕大多數人第一個產生的想法便是恐懼,這是自然且無可避免的;但必須瞭解的是,無論面對何種危難,冷靜思考與反應都是脫離危險的必要元素之一,所以當遭遇持有武器的對手時,何為上策?無庸置疑地,逃跑是最佳的選擇,然而當在無法逃跑(如密閉空間或有阻礙時)將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因為逃跑會激發兇手更高的行凶意圖,而於此同時,我們便也背對他了。
背對敵人永遠都不是正確的選擇。據此,如果處於無法逃跑,無論是來不及或是任何情況上的限制,保持冷靜作出防禦,甚至是「反擊」才是免於重傷的方式。不過持刀行兇者會因為處於精神壓力與緊繃的身體狀態而使得其難以預料,那麼相對地,當我們面對危險而必須作出防禦時,必然也會極為緊張、腎上腺素激增、流手汗,以及害怕而導致失敗;因此,這也許短短數秒間的事情,卻關乎非常複雜的箝制運動技巧。
除了心理壓力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動作」也可能迫使持刀兇手作出超乎預期的反應,快速是致勝的關鍵。當一個人在胡亂揮刀時,先不要恐懼,記得一件事情,刀的方向是相對的,什麼意思?他必然左右揮舞或者上下揮舞,當刀揮至上方時可以預料接下來會往下方,那麼胡亂揮刀的情況卻是相對有利的,因為我們將有機會抓住空隙去制伏對方。
另外一項要點,判斷武器的類型、大小,這將大大地影響到行兇者攻擊的模式;一般而言,長刀、大刀與菜刀無法進行「刺擊」與「捅」等攻擊方式,而持水果刀行凶者傾向於執行「捅」之攻擊方式,預測對手可能會出現的攻擊動作時,我們便能夠以較有勝算的反應回饋,一般持刀行凶者會在動作時趨前受害者,因此當大刀落下前,相反地不後退而是貼近對手,有很高的機率避開攻擊,同時令對方出乎意料而搶得先機。但當兇手手持水果刀時,貼近則不是上策,應當保持距離,抓到機會才進行反擊。
一如剛才所說,「出乎意料」往往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在我們冷靜下來並且經過判斷決定防禦或是反擊時,試著令對方察覺不到我們的意圖是相當重要的,比方持續求饒或是表現出示弱的動作(切記眼睛不要離開對方身上),如此一來,會讓對手反應不及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那麼,在攻擊或防禦時,擊中要點更是至上,這必須經過訓練。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嘗試看看,當你握緊拳頭(好比握住一把刀時),以另外一手的指骨用力敲擊握拳的手背,會感覺到一陣痠痛而些微鬆開,因為這是位在手背影響手部神經的弱點;或者,試著以拇指用力壓進你的內側手腕,是不是也感到一陣痠軟?在實際的情況下,我們將有機會透過這些攻擊而令對手放下武器。
而再往上,在手肘內側稍微上面一點的區域,當我們以另一手手刀攻擊時,會導致整隻手輕微痠麻。鑒於生物學演化的論點,神經多半分布在四肢的「內側」這是因為外側對外會與其他危險有較高的接觸;所以攻擊內側是較為高效的作法。
也別忘了「腳的攻擊」,試想,多數在外的情況我們是穿著鞋子與褲子的,不像頸部或是單薄的胸腹部,腳具有較多的包覆與保護,此外,腳傷相對來說致命的機率較低。因此,若情況允許,踢擊也是非常值得實踐的方式。
最後,願大家一切平安。
急所術分為十級,急所術刀法為第八級。而在2014第三屆亞洲大師講習營將有專門針對急所術刀法的課程,無資格條件限制,講習營日期為8月30、31日,地點為臺北市銘傳大學,將由Evan Pantazi大師與Horacio Daniel Obon師範授課,歡迎報名參加!
活動網址:點擊前往(可親洽、郵寄與線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