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弱點 Vital Points
文.Evan Pantazi 譯.陳超慧
急所術是一門注重內在的人體研究與武學應用,它對於提高練習者內心、學習攻擊對手關節和致命弱點(Vital Points)很有好處。
這是一項有強大威力和破壞性的能力,會對對手造成極大的傷害。通常並不會出盡全力使用(儘管出盡全力會有更具破壞性的效果),而會配合武器、特定身體攻擊部位等一起使用,以攻擊到目標的神經、循環系統內部。
攻擊的目標通常是神經、血管、器官、大腦和其他的組織。在訓練當中,比較容易和安全的就是針對神經來進行練習,因為神經的反應十分即時且有效。針對血管的攻擊(俗稱點脈)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它的效果就沒有那麼顯著了,因為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對攻擊者產生影響。點脈造成的對身體的傷害通常較為深刻。如果沒有經驗的話,和同伴們練習點脈是一個危險且不明智的決定。但是如果多加註意小心練習的話,仍然可以嘗試。
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技術對對手的身體和關節產生影響與作用。要做到如此,必須要瞭解這些身體功能和攻擊目標,才能找到合適的武器和方法攻擊之。儘管三戰拳是發展這些武器和戰術的一種正式練習,但若不藉由三戰拳,也一樣可以學會這些技術。此外,還有一種改變身體能力的鍛鍊,稱作鐵布衫。這項功夫能幫助學習者抵禦攻擊並減輕傷害。在學習這項技術的時候,學習者會明白攻擊和防禦中的陰與陽,這也是和實戰緊密相關的。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有很多,任君選擇。
套路會強化和錘鍊骨骼、肌腱和肌肉。這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對手的攻擊,還讓我們同時可以找到攻擊的方法和武器。使用六技手可以深入對手身體內部,能夠到達對手的內層肌肉、肌腱和骨骼,從而攻擊到對手最敏感和致命的神經、血管與器官等。
攻擊對手的基本要領就是阻止其血液流動或者制止其攻擊。這並不是指面對攻擊的防禦,而是指直接攻擊,讓對手的身體和思想都無法流暢地繼續運作,而不得不中斷其動作和思考。攻擊的目標是要改變身體的運動功能(移動、平衡、力量),而讓感覺功能(恢復平衡、接受、感知等)主導身體。於是,透過攻擊神經,給受術者的大腦傳遞了一個危險的信息。之後,對手的大腦可能會當機,傳遞給肌肉或身體器官、四肢的反應指令也減少了,於是便影響到其力量、平衡能力。
據此,學習套路不僅僅是為了瞭解人體神經弱點和重要結構。也是為了在不可以直接攻擊對手的頭部和頸部時,鎖定其身上的弱點部位,增加獲勝的可能性。
將三戰拳結合急所術攻擊對手的另一個要點就是要知道對手將會如何反應,進而繼續增添動作,以便從一開始就控制對手,佔住上風。同時,也可以根據對手的反應,決定攻擊的程度和水準。
在三戰拳中運用急所術的另一個好處便是無須強大的力量。這為我們保留了體力,引導對手的動作;也有效地表明了許多武術中所強調的「借力使力」。
攻擊血管和攻擊神經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複雜而變動的結果。這不僅僅是攻擊到對手的身體深處,還影響了對手的各項循環系統。許多身體反應都顯示了這一效果,如冷汗、嘔吐、失去知覺和其他更嚴重的後果。不得不說的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方面的效果,也嘗試努力練習以達到如此的成績。然而,切莫將這當作兒戲或是套招,因為這些攻擊都會影響到受術者的身體機能、內部運作,即使是練習也必須小心為上。
急所術和點脈有許多共通的攻擊點,這些攻擊點在急所術中稱為神經弱點(致命弱點),若更通俗些則是「穴位」,只要用合適的力度攻擊到一定的深度,便能夠攻擊到這些點。但是,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小型的器具(不只是拳頭或手掌)來施展準確的攻擊。急所術中的一句格言說:「角度和方向。」就字面看來,這句話說得很對,但也有其侷限性。
角度:這裡指的是武器攻擊特定目標的方式。這是描述動作的詞,從起始動作到終結動作的一個過程,從前至後、由大而小、自少變多、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等等。
方向:這指的是某人或某物移動的軌跡。新入門的急所術練習者可能會在這點上容易犯錯誤。因此,很多人都想造成更大的傷害,但是卻只能短距離攻擊。不走運的是,很多人因為未能掌握攻擊方向的重要性而認為急所術並沒有用,最後就放棄學習了。
軌跡:這指的是進攻顯露或者一個物體在力量的作用下在空間中的運動。急所術中,這是基本的概念,不是穿過某一核心區域,而是深入這個核心。施術並不是單純要讓身體的表層感到痛楚,而是要找到深入身體核心的道路。在急所術中,這條路是經過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脊椎和大腦)的。因此,在急所術中並沒有皮肉傷,因為不使用只造成痛楚的攻擊。
在MMA中,也可以看到充滿力量和殘忍的對決,有時候這些力量卻能互相吸收抵消。但是,有時會看見練習中用正確的軌跡攻擊,用很小的力量就讓對手失去行動能力。大多數的武術都是看到了陽的力量,而沒有關注身體內部的運作,反而執著於如何破壞身體表面。
作為相對的陰,急所術不比力量,而是講究角度和方向,更重要的則是軌跡。身體內部的器官和結構都是脆弱地連接在一起的,透過神經和血管可以攻擊到這些致命要害,讓對手身體停止運作或者感覺到疼痛。攻擊動作必須將力量集中在又小又硬的點上(如手關節),將之傳遞到目標要點上。
身體內部器官兩邊對稱成列,這不僅僅在大腦和身體核心是如此,四肢也是如此。表面的攻擊可能可以到達神經,一個強拳或許也足以攻擊到血管,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三戰拳的姿勢便讓施術者不必藉由力量,而利用角度和攻擊軌跡到達致命點。
有一些攻擊目標並不是在骨骼、肌肉或者肌腱旁邊的,而在它們之後。這種目標就需要穿過表面組織,達到組織後方。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用直線動作,而需要一點點扭曲的動作。這樣的扭轉極其微小,對手和觀眾可能無法察覺。
三戰拳中包含的小動作都有相當大的力量與效果,通過強大而集中的攻擊軌跡而產生。結合起來能產生很有力的攻擊,加上細微的扭轉變化,能向身體內部組織(如大腦、內耳、視神經等)傳遞震動,進而造成視覺、聽覺、平衡和其他身體機能的混亂。
學習攻擊身體深層結構的方法之後,不難發現急所術是運用武器和目標,而非掌握複雜的特定技術。因此,會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可變性,也使我們可以靈活應對不同流派和武術的攻擊。針對神經弱點方面,也由於使用最小的力量造成最大的傷害,而在面對體型和力量都比自身高強的對手時,仍能掌握優勢。
需要補充的是,還可以透過另外的方法令對手造成雙重傷害,使其身體產生更大的混亂。就此層面上,需要深入學習攻擊方法和急所術施術點,才能同時攻擊兩個目標點。除此之外,學習者可能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空間狹小、對手訓練有素等等。只有學習正確的攻擊軌跡和完善的施術點系統,才能克服這些困難。
實戰上,更可以加入反向攻擊關節。其中的原理是,在某些對戰姿勢中,如抓技,因為距離太短,不能造成對手致命傷害,因為不夠距離產生所需的力量。但是,攻擊急所術的目標點對速度和力量並沒有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短距離對戰中的一項重要技能。接下來,還需要一些技術以便實現更深層的攻擊。此處所說的就是六技手,在許多流派和古籍中都有提到,六技手也是三戰拳的一部份,主要是通過不同角度開展的。一旦攻擊到目標,力量就會傳遞到接受者處。當然,這也可以在地面上實現,那麼地面提供的力量會更大。
控制關節方面,拉伸或者扭曲肌腱的時候會使之變得脆弱,便能更容易地進入反射弧,這個區域也會影響到身體的自覺系統。身體主要由體神經和自由神經組成,會受到相當多不同層次和深度的攻擊所影響。體神經主要是負責身體的運動,比方說四肢、頭部和頸部有意識的運動。若攻擊神經,就會影響到身體的運動機能,除了自主行動外,也包括反射,甚至是消化等等。
當完全明白這一點後,就足以攻擊這些目標了。但不應該僅僅限於攻擊到對手而已,還要將這些工具和武器運用到戰術當中,讓其成為潛意識反應的一部份。可直接引入三戰拳訓練當中,規劃每日練習,之後方能妥善運用工具、目標和戰術了。
最後,我希望急所術的攻擊方法不僅僅影響到生理機能,而能更進一步影響其精神和心理狀態。要通過神經影響大腦的運作,必須利用思考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大腦都是高速地運轉,應對各種變化與攻擊。急所術不是超能力,而是經由攻擊、施加壓力等等方式去操縱大腦、迷惑感知,影響其運作,於是受術者的意志可能會有所變化,進而達成預期的效果。
{loadposition advertising1}
{loadposition advertisi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