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所術–拳和掌的選擇
每周都會有許多人向我們提問各種問題,而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拳和掌,哪一種能夠更容易精確的對穴道或神經造成影響?
以下是一些對於拳掌選擇的觀點:
緊繃並不是一個好的狀態
當我們用力緊握拳頭時,身體也會本能的繃緊,這會使我們的反應遲緩、動作變慢、刺激情緒造成身體激素飆升,使得大腦無法理性判斷…等等。
而當我們陷入近距離戰鬥的情境時,出拳的距離縮短而導致拳頭無力時,打開手掌,透過簡單的幾個動作,我們會發現有許多的攻擊目標可以選擇。
大多數老師或指導員在教導急所術時都會比較偏好用掌,這其中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個就是我們能夠透過使用不同的掌法,來影響到更深層次的人體結構。比方說在武備誌紀載中有一套掌法,是由少林僧人稱為六極手(亦作六氣手)的手法。當中提到這是在拳法問世以前武術套路的基礎手掌用法。它們比起拳法更加的協調而且具有更多攻擊目標的選擇,因為這些手勢本身就是為了攻擊人體內部較深層的組織肌肉、血管、骨骼、韌帶或神經。
只是用一些手勢而已?這看起來很簡單。
急所術能夠讓施術者能以細微的動作造成顯著的影響,看起來就像是專門為了比較弱小或遲緩的人能夠抗衡較強大迅速的對手所設計出來的。但是若要能夠實際的在戰鬥中施行急所術,大量的組合訓練和實際的對打練習都是必須的。
事實上,這些動作看起來容易是由於我們的示範者都經過多年嚴格的培訓才能使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容易。
急所術的KO看起來非常像是戲劇當中才會出現的效果,因為被擊中者看起來都只是被輕輕的擊打或者被輕拍,就直接暈厥。但這只是因為示範的施術者能夠很精準的在出手的途中,加入一些特殊的手法(如上文提到的六極手)並且使用正確的攻擊軌跡,來越過身體天然的保護層(肌肉和骨骼)打中特定目標(神經)。
如同我們多次強調的,每一個穴位(或神經),周遭相對應的組織結構都有所不同,熟知正確的攻擊方式與角度,就是能夠成功施行急所術的不二法門。這也是急所術老師或指導員在授課時所教導的主要內容。詳見線上教學訂閱系統
這些攻擊手法相較於簡單的握拳攻擊更加的細膩,使用拳頭攻擊會限制我們對攻擊目標的選擇。拳頭的攻擊面太大,會大面積的撞擊目標表層的肌肉和骨骼,若對方的肌肉比你強壯或者跟你一樣,那麼這種攻擊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有可能反過來傷到自身。當我們不用拳頭而使用特定的手法時,如前文所述,就能繞開肌肉和骨骼將力道正確的傳達至較深處的神經、血管甚至臟器等組織。
武術當中的拳法
如上所述,比較古老的武術手法比如六極手,由於許多原因,可能是為了教導新手方便或忠誠度不足、人品不確定……等等的因素,這些手法變成了拳頭。簡單易學,而且不那麼致命。拳頭以外的手法變成僅有少數真傳弟子能夠學習,但是拳法卻迅速廣泛的被大眾所接受。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當這些拳法從中國流傳到日本時卻僅僅被當成是一種體操來看待。過了一段時間,這些”體操”的效果不再是健身、運動而是為了自衛而使用時,這些古老而真正具有強大人體破壞力的手法和急所術有關人體組織結構的知識,則被嚴密的保護起來,不輕易授予他人。
當然,拳頭攻擊非常有效! 只是需要經過許多的練習,包括如何使用正確的姿勢不讓手腕受傷,肌力的練習,出拳距離掌控的練習…等等。而當我們被擊打外部的身體結構時,依然會十分的疼痛,受到重擊時一樣會暈厥。
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合法性
如今的社會,一點微小的糾紛就可能很容易上法庭,有時候即使是施暴者,也有可能對被害者提出訴訟。無論是車禍,吵架,各種誇張的行徑,或者是實際的街頭鬥毆,我們都可以看到周遭的人們拿出手機來留下影像證據,甚至將這些影像傳上網路。 若我們使用拳頭攻擊對方,看起來是非常具有威脅性和攻擊意圖的,這使得我們在法庭上很難說服他人我們只是想要自衛而非傷害對方。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像是六極手之類的手法,將手掌打開,加上急所術的知識,僅僅在短短幾寸的距離內動作,即可深入的影響對方的身體並且迅速制服對手或逃離戰鬥。即使被他人拍攝,也很難證明我們有意傷害對方;甚至我們僅僅只是制伏、逃離,而非傷害對方。
如果你看起來是在保護自己,而非傷害對方,那麼法庭的判決將會對你更加的有利。